1234

新闻中心

“吉金——重要私人收藏明清铜炉”第五场专拍登陆古董夜场

  今年是“吉金——重要私人收藏明清铜炉”的第五场专拍,作为北京保利拍卖的常规场次,“吉金”已日臻成熟完善,甚至成为宣铜炉收藏行业的风向标,为广大收藏者所关注,同时也不断吸引着新的藏家进入到宣铜炉的收藏领域。其所倡导的宣铜炉收藏体系、知识理念,为越来越多的人接受,并被广泛传播。

此次春拍,“吉金”专场推出花式造型炉、经典造型炉、官铸原座炉、晚明私款炉、宫廷制炉五个版块,继续保持主题清晰明确,数量精简的作风,为藏家带来集艺术、知识、历史于一身的丰富收藏体验。

  在此特别说明,台湾宣铜炉收藏家陈维骏先生的收藏集《异云——明清宣德炉集珍》已于年前编撰完成,即将付梓。十五年来,陈维骏先生苦心研习,精挑细拣,藏炉400件有余。此书甄选其中72件,从造型、款识、皮色等方面,展现了宣铜炉完整而丰富的面貌。本次吉金专场中的数件拍品亦收录书中,值得期待。

从今天起,保利官方微信将陆续为大家推荐吉金专场精品宣铜炉。望持续关注。

吉金——重要私人收藏明清铜炉推荐【宫廷制炉】


  官铸炉好比瓷器中的官窑瓷器,主要指一批风貌较为统一,制作规格上乘的官府作坊、内廷造办处铸造的铜炉。包括本朝款炉、宫廷熏炉、宫廷清玩炉,以及一批清三代的“宣德年制”长脚篆书款炉等。官铸炉中的宫廷熏炉、宫廷清玩炉又好比官窑瓷器中的内廷用瓷,可谓宣炉中的上乘精品,随着宫廷文玩市场的良好走势,升值空间极大。

  由于用途的特殊性,它们规制严禁,铸造精益求精。风格端庄美观,气韵非凡,非一般工匠所能为。装饰丰富,可谓将明清铸炉工艺发挥至极致。


LOT 7345
清乾隆 狮耳象足炉

“大明宣德年制”楷书款
口径10.5厘米 高9.9厘米 重1114克
RMB 400,000-500,000
展览:吉金——明清铜炉特展,天津博物馆,2015年
著录:《吉金——明清铜炉特展》,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,2015年,页71,图58

  此炉造型新颖独特,不多见。气韵秀美,以奇取胜,但又不失法度,皆在规矩之内,可见匠心。

炉身近钵式,但又稍加变化,改敛口为直口,口沿微微外侈。凹颈双弦,其间刻双层回纹,乃追摹上古青铜器之雷纹装饰,工整有致。炉身两侧塑双狮耳,面部鼓突,高额大鼻,毛发向内翻卷。底出三象足,上躬下收,踞地有力。大象细眼,锋牙斜出,长鼻内卷。全器雪花金蜡茶皮色,完整统一。养护得法,莹润亮丽。炉腹圆润,斜收出平底。中央开框铸“大明宣德年制”楷书款,结体方正,字面、字口过渡圆润,德字无横,追求明风。

  此炉将多个传统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,狮头、象足、钵炉,搭配合宜,匠心独具。以精铜精铸而成,新颖而不失法度,秀丽而不乏典雅,处处体现着乾隆一朝求新出奇、极尽能事的艺术风貌。


LOT 7346
清康熙 嵌宝石象耳象足熏炉
“康熙年制”楷书款
高20.3厘米 重1856克
RMB 1,000,000-1,500,000
展览:吉金——明清铜炉特展,天津博物馆,2015年
著录:《吉金——明清铜炉特展》,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,2015年,页239,图215
参阅:
《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——珐琅器编2——清掐丝珐琅》,紫禁城出版社、安徽美术出版社,2011年,页30,图3;页31,图4;页90,图63;
《紫禁城》杂志,2015年3月刊,页60,图故142845

  铜炉收藏、赏鉴,在款识方面,历来以本朝款者为珍,旨在断代清晰,路份不凡,艺术及历史价值兼具。以大象入器物造型为明清宫廷艺术常见手法,取太平有象、国泰民安等吉祥寓意。象头炉在康熙年间多见掐丝珐琅器,并流行于乾隆年间。

 

▲嵌宝石象耳象足熏炉局部

  整器工艺繁复,炉身鼎式,直盘口,与器盖子母口相合,严丝合缝。口沿外壁刻回纹一周,腹部浮雕缠枝莲纹。两侧出天象耳,卷鼻上扬,肌肉感、皮肤褶皱,表现淋漓。近足处,复刻回纹带,曲线绕器身一周,与口沿回纹相呼应。底承三象首形足,叶形大耳后扬,眉眼细长,锋牙斜出,卷鼻着地,头佩璎珞,并嵌彩色宝石,是为盛装。炉身象耳、象足共计大象五只,又称“五象宝鼎”。纽约苏富比1988年曾拍出一只同类型的乾隆朝器物,款识自署“大清乾隆三十五年九月监造五象宝鼎“。炉盖隆起,镂雕缠枝莲纹。盖钮圆雕一尊伏卧大象,身披璎珞,嵌宝石,背负宝瓶,内装财宝,寓意太平有象,富贵吉祥。炉底中央开方框,内铸“康熙年制”楷书款,字体笔画较粗,挺拔工整,风格与康熙朝铜胎掐丝珐琅、御制画珐琅瓷器款识可较(参见《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——珐琅器编2——清掐丝珐琅》,紫禁城出版社、安徽美术出版社,2011年,页30,图3;页31,图4),级别不低。


▲嵌宝石象耳象足熏炉局部

  全器工艺上乘,铸造考究,铜质精炼,宝光内敛。历经三百余年,包浆沉厚,皮色高古。原盖保存完好,极为不易。极富写实风格的大象、璎珞上的连珠颗颗毕现,缎带上阴刻的锦地花纹,这些细节都体现着铸铜工艺的精湛与一丝不苟,非官铸所不能为。可想此炉刚刚铸造完成时,金光熠熠,宝石闪烁,夺人眼目,今虽宝石多已遗失,精铜色被包浆所覆盖,但宫廷风、富丽堂皇之气难掩。若炉内燃香,不消几时,香气满沐殿堂,观烟丝自器盖镂空缠枝莲处袅袅升起,亦真亦幻,有如仙境。


LOT 7347
明早期至中期 胡人戏狮熏炉
长48厘米 宽22.5厘米 高46.1厘米 重21700克
RMB 1,500,000-2,000,000
来源:伦敦苏富比,2003年6月12日,编号83
展览:吉金——明清铜炉特展,天津博物馆,2015年
著录:《吉金——明清铜炉特展》,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,2015年,页230,图206
参阅:《自珍集——俪松居长物志》,三联书店,2007年,页96,图4.3

  胡人戏狮题材明代流行,也当归入八蛮进宝范畴。见于漆器、玉器等工艺品(参见《自珍集——俪松居长物志》,页96,图4.3),多为平面表现或圆雕小品,如拍品体量硕大者,目前仅见一例。

  拍品硕大,铜质精粹,沉甸至极。熏炉整体铸成胡人戏狮状,雄狮四肢健硕矫健,交错前行,侧回首,双目圆睁,开口露利齿,气势汹汹。颈系铃铛,鬃髯卷曲,盘旋如螺髻。尾部及腿际鬃毛随风飘展,雕刻入微,丝丝毕现。一胡人踞坐于雄狮后背,怀间一母狮,头顶一幼狮攀附,顾盼相望,妙趣横生。胡人深目高鼻,络腮胡须,头顶兽形帽,身着胡服,脚踏长靴,张口高喝,左手高抬,正挥舞戏狮,动感十足。


▲胡人戏狮熏炉局部

  熏炉分体铸造,以胡人为盖,雄狮为炉身,腹部中空,可承香料。燃香时,烟气可从狮口、胡人左臂飘出,设计巧妙,且原件未失,极为难得。

以胡人形象入工艺品装饰始于唐而盛于唐,其后减少,及至明代中晚期,随着中西贸易往来的复苏,工艺品中又开始出现胡人形象。胡人献宝为当时社会繁荣昌盛、万邦来朝的现实反映,寓意国力昌盛,天下太平。



版权所有:广东凤凰拍卖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:汕头盛大
电话:0754-88366149 传真:0754-88461807
邮箱:gdfhpm@qq.com QQ:2805521648
地址: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榕江路5号设计大厦东梯2楼
粤ICP备18082151号-1 粤公网安备:44050702000845